小麦、玉米生产新技术

核心提示:  近几年,在小麦、玉米生产中陆续推广了一些新技术,如 一防双减技术、 一喷三防技术、 一增四改技术,现介绍如下。  1.玉米
        近几年,在小麦、玉米生产中陆续推广了一些新技术,如 “一防双减”技术、 “一喷三防”技术、 “一增四改”技术,现介绍如下。

  1.玉米“一防双减”技术

  “一防双减”技术是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归纳总结并大力推广的一项先进实用新技术。其含义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性防治,达到玉米生长后期减少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的目的,确保玉米增产增收。玉米后期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叶螨和玉米穗蚜等,玉米后期的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青枯病等。

  玉米后期是各种病虫害的多发季节,但防治难度较大。控制玉米后期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大喇叭口期是施药的关键时期,667平方米可用杀虫剂50%辛硫磷乳油20毫升,或1.8%的阿维菌素乳油10毫升,或5%甲维盐乳油10毫升等。杀菌剂用7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50%三唑酮乳油50克等进行防治。

  2.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根据不同小麦产区受各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差别提法不同,重点区别在于喷药时期和防治对象的不同。一种说法: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另一种说法:小麦“…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雾,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效果,增加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条(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穗蚜混发时期,兼有干热风,可选用杀蚜虫的药剂加防治病害的药剂加抗干热风的增产剂,即每667平方米(1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 30克,50%三唑酮乳油50克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30千克进行全田均匀喷雾。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