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开出生态富民花

核心提示: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千烟洲站正在完成CERN的观测、研究和示范目标。科学家们以水、土、气、生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千烟洲站正在完成CERN的观测、研究和示范目标。科学家们以水、土、气、生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区域内能量物质输送和转换机制、模型的建立和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的实验研究;结合地理学、生态学、遥感学等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农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展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和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经过科学家们30年来长期研究积累,在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中亚热带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红壤丘陵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千烟洲开发模式被推选为里约热内卢的国际样板之一,联合国授予其全球生态修复“百佳”。

 

  30年来,千烟洲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3%,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10.9%,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也一天一天好起来,迁出去的居民又陆续迁回了千烟洲,目前,住在千烟洲的农业人口增加到300多人,人均纯收入是开发前的30倍。30年内,吉泰盆地建立了千烟洲模式示范推广点38处,推广面积达40万亩,直接经济交易1450万元,推广效益为2.02亿元。

 

  “农民型”的研究员

 

  远离京城,远离亲人,科研人员在江西穷山沟创业。1983年就来到泰和的程肜回忆:刚来时,住的是几间草房,小河上是两根原木,颤悠悠的。院士、博士、硕士,都穿着宽衣大裤解放鞋,和农民差不多。把汗水洒遍了千烟洲的“九沟八十一坡”。

 

  30年来,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积极工作,试验站获取气象观测、生物量测定、土壤理化分析及肥料试验、水文观测和社会经济调查等科研数据2030万个,研究成果丰硕。建站以来,承担和完成国家攻关、中科院、有关部委和江西省的科研项目20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6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同时,千烟洲试验站还培养研究生5人,接待来站从事博士与硕士论文研究25人,其中瑞士3人、英国1人。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