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鱼类疾病的因素

核心提示: 鱼类得病的原因较多,总结起来是由于:环境、鱼种和病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环境发生了不利于鱼类生存的变化时,鱼体
      鱼类得病的原因较多,总结起来是由于:环境、鱼种和病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环境发生了不利于鱼类生存的变化时,鱼体抵抗力会减弱,病原体感染入侵,就容易引起鱼患病和死亡。
 
  一、环境因素
 
  1、水温变化:鱼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变化。在水温急剧升高或降低时,鱼体会消耗部分能量来抵御环境的变化,导致鱼体及免疫力下降,很容易造成身体病理变化。所以水体的各种理化因素对鱼类的生活、生长、繁殖具有特殊作用。如:鱼苗在下塘时一般要求池水温度相差不超过2℃,鱼种不超过4℃,否则温差过大可能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冬季池水恶化,鱼上浮贴冰冻伤,会造成冻伤部位寄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
 
  2、水质变化:水质的好坏是能否养好水产生物的关键所在,好的水体包括适宜的化学指标(PH、氨氮、亚硝酸盐、溶氧、硫化氢等),适宜的水体生物量(浮游生物、有益菌等),适宜的有机质含量。而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铅、汞、锌、铬、铜、农药等容易引起鱼患病和死亡。
 
  二、生产操作
 
  1、机械损伤:在拉网、倒池、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易造成鱼体损伤,引起伤口寄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
 
  2、放饲管理:放养密度过大,水体环境负荷加重,水体环境不稳定;投喂量过大或投喂激素量太高的饲料,容易造成鱼前期生长过快、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机能差;化学物质、农药、化肥随水流入鱼池,可能引起鱼的中毒或死亡。
 
  三、鱼种品质:鱼种优良,体质健壮,抗病力强,患病率低。反之,鱼种差,营养不良,体质弱,对外界环境变化和病原侵袭等情况下鱼就容易患病。不同种或同种的鱼体抗病力不同,这与其性别、鱼龄、食性、营养状况、机体结构、抗药性等都有关系。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