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的时代记忆

核心提示:关于“土地”的时代记忆
 还是想聊一聊“土地”。

一提到土地,很难不提到一首诗,那就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尤其是这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仿佛刻在DNA里的诗句。


 

近期的困扰

“种地要交钱”的新闻一出,出现了对立的矛盾。

尤其是政府公职人员,站在了粗暴阻挠的位置,很是令人失望。

当下,很多行业都被重新定义,政府也在从行政管理转为服务。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当矛盾爆发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没能转变思路,充斥着一身“官”味。

很多时候,基层的老百姓,你要明白,很难讲通一些道理。


 

老百姓遵照着内心的朴素哲学,按照过去的经验生活,遇到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头脑中马上就缺少了参照物。

尤其是面对现在这样的情况:政府人员知道这是法律上的“情势变更”,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变更需要自己拿出“真金白银”来,这是一种对自身利益的“损害”。

从心态上来说,确实是难以接受的。

没有人给老百姓指一条明道:堵在田间地头不让耕种,误了农时。

情势变更可以通过司法机构诉讼解决的,为什么没人按照这样的程序办呢?

如果为了解决问题,主动打一场官司又如何?

何况这其中也不仅仅是收费的问题,更有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变化与矛盾。

孰是孰非,不敢轻易言说。


 

儿时的土地

经常听人说,种地是不挣钱的。

确实,除了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作物种植可以降低成本,普通的农民的收益非常微薄,

但是,种地收入之外,国家是给补贴的。

而在我小时候,关于土地,却有另一番印象。

那个时候不仅没有补贴,甚至还要“交公粮”。

很多人估计都没有听过这个词。

作为读书的孩子,除了儿时去自家地头帮忙之外,好像没有干过什么。

与其说是去帮忙,表达为去田间地头玩耍更为贴切。


 

记忆中的几种农活——间苗、数花、数果、摘果

如果你家里种了玉米,在玉米播种后,大概长到半米高的时候,有个农活叫“间苗”。

就是把长得太密的玉米苗拔掉一些,保持合适的距离。

这样玉米在长大后才能拥有合适的空间。

过密的玉米苗会争抢肥料,后期又长不出好的玉米,造成最后的收成不好。

毕竟,一个合格的玉米,最终要长成饱满的模样。

“面黄肌瘦”的玉米可没人喜欢。

如果你家里种了果树,大概还需要做一种“数花”的工作。

类似于玉米的“间苗”,也是将太稠密的花朵给摘下来。

摘的时候,轻轻的掐一下,就能将脆弱的花朵摘下。

我家里小时候种的是梨树,满树雪白的梨花在春日的映照下,淡淡的香气。

但是,农时可顾不上赏花。

需要再开花的时候,果断又迅速地进行“数花”,确保有合适数量的花朵,以便最后长成大大的果实。

如果没有及时的“数花”,你将面临的下一个挑战就是“数果”了。

当梨花凋谢,每一朵花朵都将长成小小的果子。

这些果子拼命的吸收营养,日渐变大。

果子太密,也会出现一样的局面——你将收获一批不达标的果子,卖不了好价钱。

就像大家都喜欢聪明人一样,大家也都喜欢看起来就合适漂亮的果子,就像一种眼缘。

果子成熟的中途,还会历经除草、浇地、打农药等等的养护。

这些都是大人的活计了,小孩子才不会关心。

到了果子成熟的季节,就需要摘果了。

带着家里用柳条编织的篮子,敞口的提篮,最适合摘果了。

小孩子也最适合摘果了,因为喜欢爬树。

印象中,摘果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化身为美猴王。

就像美猴王孙悟空在蟠桃园中一样,轻轻的爬上树,挑选最合自己眼缘的果子。

大咧咧的一口咬下去,享受果子的甘甜,随后就选择了扔掉。

毕竟树顶上肯定还有更好吃的。

以至于当我长大了以后,再也尝不到当年那个味道了。

土地让人踏实

伴随着时代变迁,当我给孩子讲起地主周扒皮的故事,他很难理解这些。

他没见过这些,也没见过地主的生活方式,这些通过想象很难还原出来。

而普通农村家庭的第一桶金往往来源于土地。

衍生于土地之上的各种经济作物,让农民在温饱同时,也享受到了“手有余钱”的感觉。

脱胎于土地的各种产业也不断地发展壮大,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深加工和乡村旅游。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农民来说,生活的一切来自土地。

对于土地的敬畏,是农民的本能。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