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新: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与呼声

核心提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盘锦市从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入手,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盘锦市从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入手,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全力支持精深加工业发展,努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有效促进农村发展方式的深层次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长足进步。

农业政策调整的着力点

      农业生产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为追求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政策和资源要素投入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对产前产后环节投入不够,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产业链环节间协同效应不强,农业发展处于粗放型低效率状态。及时转变农业发展思路,适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当前农业生产需要。

      从总量看,近年来,盘锦市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目前,全市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均突破千户,家庭农场超过三百个,农作物播种面积14.3万公顷,水稻产量实现“十三连增”,达118.7万吨。但深层次上,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农产品层次不高等结构问题存在;农业大而不强、品牌多而不响等供给矛盾突出。除盘锦大米、盘锦河蟹外,其他农产品多为普通大路货,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全市注册农产品几千个,中国驰名商标和辽宁省著名商标数量众多,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匮乏,农业产业链条偏短。

      从结构看,农产品生产依然以传统农副食品为主,虽然生产规模较大,但品种和质量与消费者需求契合度不高,既难以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有效供给,也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从产业融合上看,农业产业融合度较弱,目前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流转承包的形式,真正采取股份制或合作制,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少。三大产业间利益联结机制松散,“企业+基地+农户”建设程度化不高,原料品质和产品质量较难把控。而加工后农产品销售与现代流通融合度不深,价值实现难度大,导致农业产业链条难以前伸后延。在新兴农业上,休闲旅游与观光农业等延伸链条发展不足。

       从科技上看,虽然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显著,但科技化进展缓慢。目前,盘锦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9%,但农业深加工明显不足,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先进农业方面,农业绿色发展进展缓慢,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农产品加工设备科技含量低。从流通科技上看,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农业生产全过程中介服务组织少、程度低,流通主体以单个或合伙的农民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流通技术落后。从信息科技上看,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存在较大信息局限性和盲目性,而“互联网+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另外,农业科技人员匮乏也阻碍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发展薄弱环节亟待弥补。

金融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生产是立命之本,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源的强力支持,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端,都需要完善的金融体系给予必要支撑。过去几年,随着中央多次关注“三农”经济发展,盘锦市金融体系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大,成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推动力。

      从供给端看,金融体系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作用突出。供给主体上,涉农金融机构日渐丰富,国有大型银行和城商行乡村支行分布广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全面落地。政策扶持上,引导金融机构出台《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金融服务与监管方案》等各类支农惠农措施,政策红利逐渐显现。产品创新上,围绕涉农需求创新符合地区特点的金融产品,探索“银行+企业﹢农户”“银行+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开发的“惠农贷”“苇海宝”等特色产品有效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另外,金融在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作用明显,全市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已达6个。

      从需求端看,金融体系通过提供消费贷款、商品流通贷款等融资方式支持农业发展,有效提升农产品消费能力,促进农业需求端转型升级。在农产品流通服务上,通过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物流效率,给农业产品需求端提供极大便利,有效推动农业消费端发展。目前,盘锦市金融支持农产品流通贷款占比逐年增多,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已成为金融支农重要科目,较好地支持了农村产业融合和流通体系快速发展。从支农资金运行效率上看,融资主体以单个或合伙的农民为主,组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但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满足率不断提高。

      从融资成本上看,农业是天然弱质行业,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目前,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而作为支农主力的县域农金机构,由于融资成本偏高,发放农业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其它银行。但从农业贷款利率走势看,农业企业融资成本呈长期下行趋势,经营成本逐步走向合理。另外,农业融资渠道和方式的拓宽也缓解农业融资压力,适时推广“两权”抵押贷款等较为稳定的信贷产品符合农业“降成本”需要。成本降低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积极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金融资源可操作空间巨大

      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角度着手。金融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和流动血液,在支持牵引农业发展、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以及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落地上有很强的操作空间,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正能量。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全面发展县域普惠金融。制定财政金融激励政策,保证县域机构适宜生存空间,使其长期持续为“三农”经济提供合适金融产品。涉农机构要积极探索、创新推广可持续的中小企业贷款、农户贷款以及农业法人信贷的商业模式,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不断扩大贷款覆盖面,满足涉农主体信贷需求。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金融服务,建立物理网点、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相互补充、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金融解决农业结构低端化问题,重在大力扶持农业高附加值行业发展。要引导金融机构紧密围绕特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兴业态,提供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电商融资等金融服务,助推农业新兴业态加快发展。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投贷融资模式,鼓励农业企业研发生产经营。要积极发放农产品加工贷款,鼓励农事企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加大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绿色金融结构,实行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向低碳、环保、绿色可循环农业领域倾斜。

       金融解决农业产品同质化问题,重在持续引导农事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农业龙头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交叉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衔接,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逐步优化信贷投向,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并购重组,提高农业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农村产业升级推广利用。加大对农业重点项目、企业及其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科技成果研发推广等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解决农业生产成本过高问题,重在降低农业生产主体融资成本。建立支农财政基金,对支农效果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支持,鼓励降低涉农贷款利率。要完善人行窗口指导作用,对支农效果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鼓励大中型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稳定农信社县域法人地位,提高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金融市场建设,调整巩固间接融资,引导培育核心企业的市场融资意识和技能,鼓励开展股权融资、直接债权融资,逐步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免责声明:锄禾日当午的一切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 锄禾日当午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打赏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0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农业知识大全种植技术

农业知识大全种植技术

番茄种植用什么肥料好?

番茄种植用什么肥料好?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火龙果怎么种植

火龙果怎么种植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