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乡村成为社会舆论的“垃圾箱”

核心提示: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处于转型中的乡村社会聚焦了众多的目光。然而,回顾近几年,从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东北农妇组团约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处于转型中的乡村社会聚焦了众多的目光。然而,回顾近几年,从“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东北农妇组团约炮”,再到日前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乡村“怪现状”!“做小姐”“做混混”被羡慕,乡村道德溃退令人痛心》……关于农村的负面消息屡见不鲜。其中,有的是仅从个人生活感受出发,对农村发展现状作出的局部性、片面性判断;有的是为吸引读者或“为与众不同,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刻意夸大农村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还有的甚至可能是出于某种恶意或利益考虑,刻意捏造、传播的假新闻。
这些负面消息,给乡村社会的许多方面带来不利,基层选举、乡村道德、教育公平、农产品安全……更为可怕的是,这些负面消息常常以比较“权威”的形象出现,要么“媒体报道”,要么“专家调研”,要么“当事人讲述”,对于一些不明就里或者不了解乡村的公众而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容易造成错误的舆论引导。
这些负面消息,对乡村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短时期内往往难以抚平。尤其是一些显性影响,比如农产品安全谣言和虚假视频的传播,会对一个地方某种产业造成致命性打击,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而一些隐性伤害,比如对所披露村造成的社会心理负担,往往沉入“风平浪静”的农民生活中,产生负面作用的过程不容易被人察觉。
究竟是什么让唱衰乡村的怪腔怪调,变成了“余音绕梁”?从发声者和媒体角度看,主要是社会责任的缺失。发声者出于某种诉求,或将“小问题”搞成大问题,将局部问题夸大为整体现象;或没有区别学术探讨和公众舆论之间的界限,将一些研究成果讲成了骇人听闻的普遍现实。媒体有时疏于辨别消息可靠性,但更多是片面追求关注度和所谓“新闻价值”,忽视了社会整体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
从公众角度看,主要是对转型期乡村发展状况缺乏深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和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融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有些普遍存在,更多的是局部发生。更进一步讲,许多问题实际上来自于城市不良风气的熏染。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乡土,城乡互动的日益增加,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新理念冲击乡村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也将一些不良风气带到了乡村,加上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些风气在乡村的蔓延。此外,由于不少人对小农社会淳朴民风、传统道德和保守环境的记忆,与当下暴露出来的问题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而加重了人们对乡村发展的“反思”和乡村衰败的认同。而事实上,诸如拜金主义此类“恶疾”,城市病得更严重,只是在媒体上见得多了,公众也就“见怪不怪”了。
对于肆意传播乡村负面消息的行为,必须及时加以遏制,不然“破窗效应”会使乡村变成社会舆论的“垃圾箱”,对乡村振兴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为乡村多培一?舆论净土,为振兴乡村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作为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当首先辨别事实真伪,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方面加强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宣传,让公众更了解乡村,呼唤更多的人关心乡村发展;另一方面,客观看待社会转型期农村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渠道给予反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作为公众,需要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成为舆论负能量的助推者。作为个人,应坚守社会责任,负责地对待自己传播的每一条资讯,科学区分个人研究和社会舆论的关系,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歪曲事实。

免责声明:锄禾日当午的一切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 锄禾日当午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打赏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0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农业知识大全种植技术

农业知识大全种植技术

番茄种植用什么肥料好?

番茄种植用什么肥料好?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火龙果怎么种植

火龙果怎么种植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