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集成应用实现智慧农业

核心提示:科技集成应用实现智慧农业

  无人驾驶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资料图

无人驾驶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资料图

  编者按

  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农业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依托农业园区建设,安徽省芜湖市围绕稳粮增效,兴产富民,在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农村产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南倚皖南山系,北接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

  深秋,围绕着灿烂的花海和错落有致的民居,大片大片的稻田给广袤的田野涂上一层浓厚的金黄色。

  描绘这一乡村美景,引领稳粮增效、提质增收的,是安徽省芜湖市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契机,统筹全市开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园区建设中,芜湖市通过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推进改革创新等措施,引导各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强化科技集成应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全产业链发展、创新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智慧化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质量效益水平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全市建成湾沚区六郎现代农业产业园等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省级产业园引领,各级各类农业园区梯次推进,进而带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图景。

  智能装备筑牢稳粮基石

  经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输配电、耕地质量提升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三山区峨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内2043亩水稻示范基地不仅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且依靠智能装备实现了真正的“无人农场”。

  “自动灌溉设备可根据作物长势、需水量和田间水位,后台决策远程控制水泵、阀门,检测水量、水质,实现精准灌溉。这样既能节水又解放了人力。”项目负责人李翼南说。

  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数据采集、模型分析,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也就是说,我们的数据采集要通过卫星、无人机、田间传感仪、管理人员、农机数据采集装置等多个维度获取,目的就是要通过大数据驱动,实现对2000多亩示范基地、产业园内数字化田块以及全市稻田精准管护、标准化种植、减肥减药,进而增加产量、提升米质。”李翼南介绍,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数字化方案在每亩节本108元的基础上,已实现增产14%。

  芜湖万发生态农业公司种植有500多亩水稻,“过去凭经验和感觉,一年要打四五次药,今年借助大数据分析,打开手机APP就可看到水稻生长的各种信息,我们根据提示只打了一次药。”负责人桂万发说。

  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园区建设负责人高芦生看来,全市推动园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现代技术准备,发展智慧“芜湖大米”,筑牢稳粮增效的基石。

  峨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的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全系列动力换挡、换向智能拖拉机,在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中覆盖无人驾驶技术。目前正在研发适用于各种作业环境的智能农业装备,同时探索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

  “未来的智能农机不仅是生产装备,更是一个移动的数据采集终端。不断积累的农业数据,必将有力推动农机装备的迭代更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戈说。

  据了解,在峨桥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大数据驱动的同时,繁昌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实现“稻渔综合种养一体生态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化肥农药减量,且达到水稻、水产品同步增产。南陵县大浦现代农业产业园聚力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三水生态”“菌稻循环”“绿稻红花”等3种水稻栽培方式,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

  “三大体系”提速产业发展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芜湖市推动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现在发展乡村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猪,而是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提质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高芦生说,产业兴旺不能仅局限于第一产业的发展,也应该着手于现代农业产业以及三产融合。

  从这一认识出发,芜湖市近几年通过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比如注重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拓展,价值链的提升和利益链的完善;突出三农产业发展的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统一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发展的衔接。

  诚信农业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是湾沚区六郎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一家经营主体,原来农机主要服务单个农户,这几年通过产业园扩大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主要的服务对象变成了种植大户。

  “前些年农机多是分散作业,一天要跑四五个地方,耕地拖拉机一天大概也就能耕三四十亩地,现在基本上是集中作业,工作效率几乎提高了一倍。”合作社负责人周能为说,而且在园区的政策扶持下,大部分农机都装备了自动控制设备,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同时,周能为经营起润程家庭农场,在园区引导下开展了高标农田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厕所粪污采集、收储,与肥水养分调配,与灌溉水混合,由水肥一体化暗管灌溉到农田。“既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还可使化学肥料使用率降低30%,提高氮肥使用率40%以上。”周能为介绍。

  南陵县大浦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浦试验区则引入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公司,探索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建成现代农业组培中心、植物驯化中心、自动化育秧育苗中心、无公害豆芽菜自动化生产工厂、植物科普园等一批现代农业设施。

  湾沚区产业园引资建成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通过房车露营、民宿窑洞、汽车影院等项目,发展起乡村第三产业。

  据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负责人曹欢欢介绍,目前6个省级产业园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平均值达到87%,各园区内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股份合作、订单、技术服务、再就业等四种主要模式。全市还重点围绕新增一批50亿元以上农产品(6.410, -0.09, -1.38%)加工园区,推进无为市、繁昌区、弋江区、鸠江区等农产品加工业4个百亿元强县区,打造出特色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

  产权改革唤醒“沉睡”资源

  苗木基地、闲置仓库、空闲民房。在湾沚区六郎镇易太村,这些资源资产中只有出售苗木才能见到经济效益,而后两者已基本处于“沉睡”状态。在加快农村产权改革的进程中,村里将空闲的民房租来,再与闲置仓库统一承包出去。如今,在承包户刘长寿的经营下,仓库和民房已被改造成民宿和特色农家乐,而苗木基地也变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建设农业园区,发展农业产业,根本目的还是要让农民增收。”高芦生说,“全市在推动园区建设中,坚持以股份合作为中心,以股权为纽带,有效将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聚集到产业平台上来,从而让村集体和农民从资源变资产中获得稳定的收入。”

  在园区建设的推动下,南陵县许镇镇金阁村通过集体产权制改革,明晰了1114户4305人对集体资产的股份权能,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历史性转变,建立了集体资产与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

  繁昌区繁阳镇缸窑村立足自身土地、山地资源丰富和交通便捷的优势,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路子,构建起绿色安全、长远发展、优质高效的绿色产业体系,并采取“三变”改革模式,成立利用县财政扶持村集体发展壮大的专项资金,与同福公司、种植大户联合创建芜湖繁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弋江区四联社区将集体经营性净资产直接量化到农村居民个人,再入股合作社,由董事会、监事会按照市场规则和企业规范运行机制管理经营集体资产,通过门面房、停车场、集体土地出租每年增加集体收入46万元。

  数据显示,芜湖推动农业园区建设以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项目1473个,撬动各类社会资本2.6亿元,有效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资产。

 

免责声明:锄禾日当午的一切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 锄禾日当午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打赏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0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火龙果怎么种植

火龙果怎么种植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蓝莓苗怎么种植和养护

蓝莓苗怎么种植和养护

灵芝种植源头正规厂家有哪些

灵芝种植源头正规厂家有哪些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