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绽放贫困村——记河南省社旗县委宣传部驻唐庄乡官营村第一书记李崇

核心提示: 初心绽放贫困村记河南省社旗县委宣传部驻唐庄乡官营村第一书记李崇  杨银鹏 申鸿皓 本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6月8日,星期六,早上五点半,枝头
  初心绽放贫困村——记河南省社旗县委宣传部驻唐庄乡官营村第一书记李崇

  杨银鹏 申鸿皓 本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6月8日,星期六,早上五点半,枝头喜鹊“喳喳”叫个不停,河南省社旗县唐庄乡官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崇推上电动车正准备入户走访,刚一打开村部大门,就被贫困户尚海全“堵”了个正着。自从“落户”官营村任第一书记,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到村里转一圈,是李崇雷打不动的习惯。

  “真是巧,尚大哥,我正准备去你家哩!是不是又遇到啥难事儿了?”李崇扎好电动车,将尚海全迎进办公室,递上了一杯热腾腾的开水。

  “李书记,这两年你帮了俺家那么大的忙,俺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你,昨天俺去街上做了面锦旗……”一向腼腆的尚海全脸憋得通红,颤巍巍地将原本卷着的锦旗慢慢展开,双手递给了李崇,“李书记,这是俺的心意,无论如何您得收下……”

  的确,在李崇的协调帮助下,尚海全的儿子申请到了低保和残疾两项补贴,做脑积水手术还顺利申办了五次报销,上职专的女儿尚京享受了雨露计划补贴,妻子李中凡患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还有民政救济,还发展养殖种植增收……在尚海全眼里,李崇就是他家的大恩人。

  以村为家精准扶贫,最美青春一线绽放,坚守初心赢得民心。两年多来,像尚海全这样,在官营村群众的心里,李崇早已成为大家脱贫的“航舵手”、致富的“领路人”、发展的“主心骨”。

  “为民解忧,精准帮扶”。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认可就是最高的褒奖,锦旗上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让李崇心里激动万分。看着尚海全远去的背影,李崇思绪万千,两年多来的驻村经历历历在目,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恍如昨日……

  秉初心,干字当头赢赞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就应该到扶贫一线去,条件越艰苦越能锻炼人。”2017年,正值决战脱贫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李崇主动请缨,于当年5月10日走马上任唐庄乡官营村第一书记,正式“落户”贫困村。

  尽管有着充分的驻村心理准备,但作为全县85个贫困村之一,官营村贫穷落后面貌仍让李崇有些猝不及防:多年积累的问题久拖不决,群众怨声载道;村容户貌千疮百孔,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工作开展步履维艰;村支部经常铁将军把门,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全村2800多人中,有177户568人仍在贫困线上挣扎,贫困发生率达2.9%……多少次,李崇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一个字,干!群众不脱贫,坚决不撤兵!”李崇暗下决心,不住地给自己打气,“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接下来的日子,奔走于村民家中,穿行在田间地头,他坚持多走、多听、多看、多记,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认真宣传扶贫政策,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群众打开了心扉;一次次促膝拉家常,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儿上……

  “小李书记真不赖!”“第一书记真是来干事的!”短短不到三个月,李崇就用实际行动让官营村群众消除了当初“镀镀金”“走过场”的担忧,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解难题,用真情换得真心

  “有困难就找李书记!”这是官营村群众普遍的第一次选择。

  “咋办哩?到底让不让她上?”2017年8月初的一天傍晚,李崇到贫困户张金要家中走访,见堂屋里夫妻俩垂手顿足、长吁短叹,女儿张山山正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个人躲在屋内小声哭泣,“一个女孩子,要那么高学问干啥,早晚嫁出去都是别人家的人,再说咱也供不起呀。”

  “坚决不能因为贫困就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教育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然而上大学这么好的出路,却因为贫穷和守旧思想被扼杀,一阵阵酸楚涌上了李崇的心头,临走时,他撂下“狠话”:“学费问题我来解决,但学一定要上!”

  从第二天开始,李崇马不停蹄,先后与县慈善机构、教育资助中心、共青团和爱心企业等多方联系,四处“化缘”,想尽千方百计帮张山山募集学费。很快,近万元的善款送到了张金要手中,感动的他泣不成声,“李书记,你真是俺妮儿的救星啊!”张山山圆了大学梦,还多次主动联系李崇汇报思想,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并通过勤工俭学替家里分忧。

  像这样的好事实事,李崇自己也不知道做了多少。贫困户尚学德要进行残疾鉴定,他开自己的车送去县城检查;贫困户尚海全孙子没户口,他问政策、办手续为其忙前跑后;贫困户贺运恒房子破旧,李崇积极申请进行危改改造;贫困户贺应桂儿子患大病,李崇多方为他筹借治病钱……排民忧、解民难,李崇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办,用真情换来了真心,用行动诠释了初心,村里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惠民生,百姓冷暖系心间

  “你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就有你。”这是李崇真切的驻村体会。

  由于吃住在村里,隔三差五,李崇总能收到群众送来的时令蔬菜,怕他不收,都是悄悄放到厨房屋就走了。群众用这种最朴实的行动来表达内心的感激,贫困户吴炳须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85岁吴炳须体弱多病,老伴瘫痪在床多年,原来住的土坯房摇摇欲坠,生活十分贫寒,李崇积极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2018年春节搬进新家时,李崇还给他们送去了年货,并亲手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联,让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老两口都使上了低保,享受了慢性病就诊卡、残疾补贴、民政救助等多项扶贫政策,再加上合作社入股分红、企业带贫捐赠,生活总算有了好转。

  “将心比心,咱说啥也不能忘记人家小李书记的好啊!”为了“弥补”这份情,隔三差五,老人就把自己种的时令蔬菜“偷偷”送到村部,“执著”得让人感动。

  像吴炳须一样,村里的困难群众都是李崇最牵挂的人。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千方百计争取帮扶资源,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危房改造、公益岗位、企业带贫、帮助就业、健康扶贫、慈善救助、基础设施建设……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让百姓拍手称快。

  两年来,李崇多方奔走协调,共争取道路硬化项目7.5公里,村民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风沙扑面,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改造村小学、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修建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村卫生所、实施安全饮水、安装LED电子大屏幕……一次次辛苦付出,让一个个基础建设项目接踵而至。

  眼下,投资500多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正在施工,美丽的官营村雏形初显。村们民纷纷感慨说:“自从来了李书记,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致富更加有盼头了。”

  抓产业,“志智双扶”动力强

  脱贫致富说到底是群众自己的事,想方设法激发起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鼓起精气神,提起脱贫志,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李崇说,“救急不救贫”,斩断“穷根”,甩掉“穷帽”,必须要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坚持“输血”“造血”“生血”并举,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确保实现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坚持每两个月组织开展一次“志智双扶”活动,把村民们聚一起,讲脱贫故事,传致富真经,树增收典范,评选“创业自强先锋”“脱贫先进户”“卫生先进户”,在全村逐渐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是李书记给俺带来了脱贫的底气和信心,让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去,为供应两个孩子上学,贫困户徐长松常年外出务工,由于没有技术,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日子过的紧巴巴。久而久之,他感到生活没有了希望,得过且过混日子。后来,通过“志智双扶”活动,李崇经常送政策上门,鼓励并帮助他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发展肉兔养殖脱贫致富。期间,还多次送他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积极联系畜牧部门搞好防疫和管理,在李崇不遗余力的帮扶下,徐长松干劲儿越来越足,肉兔养殖也从刚开始的200多只,迅速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只,年收入突破6万元。去年底,徐长松家顺利脱贫,小日子也越过越舒坦,他不止一次的夸“李书记是‘福星’”。

  如今在官营村,群众与日俱增的脱贫渴望正逐渐演变成增收致富的原动力,机械、箱包、木材、服装等手工加工,香菇、花椒、中药材等特色种植,鸽子、肉兔、土元、泥鳅、牛羊等特色养殖……一个个脱贫致富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一批批小微产业在官营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创业促产业,以产业带就业,广大群众也在辛勤劳动中享受着脱贫的快乐。

  夜幕降临,干净整洁的村道上灯火通明;文化广场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村民们又开始翩翩起舞;LED大屏播放的爱国主义影片成了孩子们的最爱;舞曲声、欢笑声在小村上空久久飘荡……官营村一天天的蝶变,见证着李崇的初心坚守,他坚信,官营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锄禾日当午的一切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 锄禾日当午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打赏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0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农业知识大全种植技术

农业知识大全种植技术

番茄种植用什么肥料好?

番茄种植用什么肥料好?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火龙果怎么种植

火龙果怎么种植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