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起来 农村美起来 农民富起来 合肥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核心提示:马郢社区长丰县杨庙镇谷大郢村蔬菜大棚 米袋子拎得稳,粮食产量 294.13 万吨;76 个省市级中心村全部建成,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
 

马郢社区

长丰县杨庙镇谷大郢村蔬菜大棚

" 米袋子 " 拎得稳,粮食产量 294.13 万吨;76 个省市级中心村全部建成,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856 元,比上年增长 10.6%……2021 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合肥全面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三农 " 向好,全局主动。合肥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阔步迈进。

做优农特产业 引领提质增效

进入 4 月以来,气温逐渐回升,春耕备耕进入关键时期。

在庐江县郭河镇河广家庭农场大田内,记者看到,水田里的秧苗长势良好。就在一周前,农场通过使用高速插秧机,很快完成插秧工作量。

" 相比人工插秧,机械插秧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每台高速插秧机可以插三四十亩水田,相当于四五十个人的工作量。" 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庐江县是我省双季稻主产区之一,早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省五分之一。庐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全面落实 " 两强一增 " 行动,引导广大群众扩大双季稻种植。

目前,该县 220 余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同时调配 120 余台插秧(播种)机、310 余台旋耕拖拉机和 80 余套无人机装备,全力服务于早稻春耕生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合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深入实施国家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战略,确保粮食安全。2021 年合肥粮食面积 790.72 万亩,粮食产量 294.13 万吨,大幅超额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目标任务。其中夏粮面积增幅全省第一、早稻产量增幅全省第一。

民以食为天,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装在这 " 菜篮子 " 里。合肥持续增强蔬菜生产能力,推进畜牧业提档升级,加速现代渔业发展。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蔬菜面积、产量分别为 135.15 万亩、230.49 万吨,产能稳定、调控有力、价格平稳。去年年末生猪存栏 84.8 万头,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任务目标的 134.2%;生猪年出栏 158 万头,完成率达 124.2%,成为全省存、出栏目标完成率 " 双第一 " 市。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合肥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全市粮油、畜禽、乳品、水产品、饲料、蔬菜水果等 6 个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群式发展。2021 年起,合肥围绕粮食、蔬菜、种业、生猪、龙虾、草莓、茶叶、水产、乳品、家禽、坚果、苗木花卉等 12 大农业产业链,重点突破,加速 " 三产 " 融合,力争 " 十四五 " 末每个产业链产值均突破百亿元。

2021 年,合肥种业持续发展,形成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瓜果蔬菜、畜禽水产等各具特色的种业龙头企业,种业发展局面良好。全市持证种业企业 239 家,2021 年种子销售收入预计突破 85 亿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合肥将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都市农业、互联网农业、乡村旅游业,加快实现农产品加工百亿企业、千亿产值 " 双突破 "。

提升人居环境 共建美丽乡村

走进巢湖市五爪岗中心村,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清风吹过,村中心的大池塘波光粼粼。

" 村里不仅修明渠、清淤泥、铺管道、改旱厕、硬化道路,还修建了健身广场、休闲广场、文化活动室,我们村居环境大变样,和城里差不多。" 村民王女士笑着告诉记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合肥以项目建设、村庄提升、" 三大革命 " 为抓手,力促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分批建设乡村振兴项目 12 个,首批 3 个项目全面建成运营。截至去年 12 月底,2020 年度 76 个省市级中心村全部建成,2021 年 33 个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让村庄从 " 一处美 ",到 " 一片美 ",实现美美与共的大美乡村。

2021 年,合肥持续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投入 68.8 万人次,1.8 万个村庄实现常态化干净整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域市场化,乡镇政府驻地及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 80% 以上。

"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近年来,合肥始终把推进农村 " 厕所革命 " 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 " 民生工程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 改厕前,露天旱厕蚊子苍蝇到处飞,气味很难闻。改厕后,水一冲,干干净净。粪污满了,有专人过来清掏。城里的孙子也愿意回来过暑假了。" 肥东县石塘镇浮槎社区十组居民茆翠凤高兴地说。

2021 年度,合肥改厕完成 14963 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4.8%," 一站两体系 " 建后管护机制成为全省样板。

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局获悉,合肥坚持内外兼修,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以更高标准建设乡村,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坚强战斗堡垒,接续推进农村地区发展。共完成新改建农村道路 467 公里,全市乡镇与建制村通硬化路与通客车率均达到 100%。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千兆光纤覆盖和 4G 无线网络覆盖,20 户以上自然村光纤覆盖率 98.26%。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工程。合肥稳扎稳打,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增强农村宜居性,提升农民获得感,让环境更宜居,让农村更美丽。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共同富裕

连日来,肥东县蒋祠社区蔬菜扶贫产业园内,温控高标准大棚内繁育的高规格蜜薯苗长势喜人。周边村民及脱贫户在大棚里忙着剪苗、装箱,一车车蜜薯苗被运往全国各地。

" 日本红瑶、澳洲紫白现在卖的都特别好,蜜薯苗从 3 月初开始出售,现在差不多一天能卖出 20 万棵。" 蒋华告诉记者,今年产业园通过引进国内外的优良红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生产鲜食薯、淀粉薯、烤薯脱毒种苗等 17 个品种。

目前,蒋祠社区蔬菜扶贫产业园每年解决就业岗位 400 多人,带动近 300 户脱贫户就业,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 46 万余元。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

合肥健全投入体系,持续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力度。2021 年市本级财政农业重点专项预算安排 112.43 亿元,较上年增加 10.45 亿元;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基层农村专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化农村改革,全市 " 三变 " 改革村居达 1191 个,占总村数 84.3%。全市经济强村达 425 个,占总村数 36%。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856 元,比上年增长 10.6%。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迈上全面振兴道路。

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局获悉,去年以来,合肥将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主要目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防返贫机制持续巩固——

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长效机制,对所有农户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市排查出符合监测标准农户 51 户 158 人,及时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并精准落实帮扶政策,切实做到 " 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 "。

脱贫群众收入大幅增长——

持续推进产业帮扶,认真落实 " 四带一自 " 产业帮扶,新建或完善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园区项目 136 个,完成年度任务 100%。持续推进就业帮扶,全年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 79905 人,占 2020 年底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的 106.03%。2021 年,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 14652 元,同比增长 11.6%。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劲——

2021 年,全市 112 个脱贫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 9182.43 万元,村均 81.99 万元,同比增长 25.23%。其中村集体经济超过 50 万元的经济强村 92 个,占比 82.14%,较 2020 年增加 25 个。

东风正劲,利箭满弦。

希望在田野上蓬勃生长,合肥广袤乡村正迎来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锄禾日当午的一切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 锄禾日当午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打赏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0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集装箱种植的牧草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

火龙果怎么种植

火龙果怎么种植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干货干货!葱兰花的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簕竹生桩种植详细教程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林下种植有什么较好的产业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蓝莓苗怎么种植和养护

蓝莓苗怎么种植和养护

灵芝种植源头正规厂家有哪些

灵芝种植源头正规厂家有哪些

资讯排行